近年來,有許多研究提出學前識字相關認知技能對一年級中文識字困難學童的區辨效能,但亦有研究發現,有些識字困難學童的發生時間約在習字後的二至三年,故稱之為「晚發型」(late-emerging)識字困難學童。因此,本研究縱貫分析學前到小學二年級識字發展相關資料(N=64),以探究早期識字相關技能與其後識字發展的關係,並分析「持續型」(persistent)及「晚發型」識字困難學童之早期識字相關技能的差異,進而檢測早期重要識字技能區辨二年級識字困難學童之效能。結果顯示,學前注音解碼以及快速自動唸名(Rapid Automatized Naming,RAN)與學童一至二年級識字顯著相關,聲韻覺識則隨著識字經驗的增加而愈見重要,視覺記憶的重要性則僅在習字之初。變異數分析結果顯示,在所有變項中,僅注音解碼及RAN 達顯著差異,組間比較顯示,「持續型」識字困難學童之注音解碼及RAN 顯著低於正常學童;「晚發型」識字困難學童的注音解碼及RAN則介於「持續型」與識字正常學童之間,但並未顯著低於正常學童。區辨分析結果則顯示,早期識字、注音解碼及RAN 之組合具最佳區辨效能,分類總正確率達71.9%,其中又以早期識字的區辨效能最佳,亦能有效避免嚴重的假陰型錯誤。一般而言,「持續型」識字困難學童的識字問題較為嚴重,而此等指標對「持續型」識字困難學童的區辨效能相當穩定,但對「晚發型」識字困難學童的區辨效能則較弱。若將「持續型」與「晚發型」兩組合併,本組指標可預測全數「持續型」識字困難學童及80%的「晚發型」識字困難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