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學行為成因複雜,對學生個人發展和生態中的相關人員皆有負向影響。本研究旨在探究身心障礙資源班教師,運用正向行為支持多層級介入架構之初級和次級預防,因應個管學生拒學行為之實踐情形,與學生所展現的拒學行為表現。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110 學年度任職於臺北市及新北市立國民中小學之身心障礙不分類資源班教師為研究對象,使用自編之「資源班教師對身心障礙學生上學困難行為之處理經驗問卷」,共回收319 份有效問卷。研究結果顯示多數資源班教師在初級預防階段,能覺察學生的行為適應情形,並教導多數個管學生學習策略與社會技巧。研究參與者中有65% 曾有處理學生拒學行為之經驗,學生拒學行為類型最多為「部分時間缺席課程或活動」,其次為「上學常常遲到」。有處理拒學行為經驗的教師次級預防工作的整體實踐佳,教師皆有執行的次級預防工作是從多元生態的角度評估與行為問題相關的因素,以了解學生拒學行為的原因。在初級預防工作中,資源班教師在介入時較少執行需與他人溝通合作的前事策略;次級預防工作則較少執行可增加正向行為的前事策略。本研究依主要研究結果分別針對教師、師資培育或教育行政,與研究提出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