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配合國小資優兒童鑑定的觀察期,建構以語文及數學領域為主的問題解決能力實作評量活動,觀察兒童解題歷程的認知複雜度類型。再以絕對和專家模式的方式,依據兒童的實際反應建立明確具體的觀察指標與評分系統。評量活動依結構度的特性分為結構清楚、弱結構與無結構等三類。研究對象為臺北市興隆國小以及臺北縣秀朗、中和和埔墘國小等四所設有資源式資優班學校的二年級與三年級的普通與資優兒童,共五十七位。主要研究結果有:(一)評量活動難度偏高,但能區辨解題能力之質的差異;(二)兒童於解題過程中表現出解題歷程的多元性,並呈現專家與生手的特質差異;(三)表現指標的層次分明,利於明確評分表的建立;(四)基於領域與專家生手的特質,評量活動的結構度對表現結果的影響不一。對研究結果的應用建議:(一)資優兒童的思考特質適合實作評量,但須有專業訓練的教師配合觀察與評分,方能發揮鑑定的功能;(二)當題目難度偏高時,兒童對題目情緒反應與堅持度成為解題的另一個關鍵;(三)以實作評量表現結果作為資優兒童鑑定依據,仍有待題庫的建立,方能作為大量施測的鑑定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