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旨在探討18歲至49歲青壯年期間中途失明者之致盲原因,及其從失明至職業重建,至重返社會自力更生的適應歷程。本研究以質的研究方法對80名盲成人進行個別面談,研究結果如下:
(一)致盲原因
1.男性致盲原因依序為眼外傷、視網膜剝離、青光眼、視神經萎縮、視網膜色素變性、黃斑變性、眼內炎或全眼炎。女性依序為青光眼、視網膜剝離、視網膜色素變性、眼內炎或全眼炎、視神經萎縮。男女性最大差異在於男性高比率的眼外傷,逾三成的中途失明男性因眼外傷致盲。
2.部分視網膜色素變性患者,伴有先天性聽障,符合Usher Syndrome盲聾雙障的特徵。化學性灼傷和熱灼傷致盲者,因伴隨顏面傷殘,形成另一種心理創傷。
(二)適應歷程
根據受訪者所陳述的適應歷程,可程歸納成六個階段,其間長短及順序,依個人狀況及社會資源而有所差異,部分受訪者所經歷的階段同時發生、重疊或倒回:
1.喪失視力的階段:視力惡化→到處求醫→宣告眼盲→黑暗煎熬→行動束縛。情緒和心理反應包括震驚、恐懼、痛苦、絕望,易有自殺念頭,最需要專業介入。
2.失業失學的階段:經濟困難,依賴父母或配偶維持生計,沮喪、無助。
3.人際疏離的階段:自卑、猜疑、頹廢,人際適應困難,自我封閉,與外界疏離。
4.尋求資訊的階段:長期坐困家中,鬱悶、自省,開始思索未來的出路。因資訊不足,家人反對按摩職訓,或自己心態未調整,受訪者從失明到走出來職業重建,間隔1至32年不等,其中四成受訪者超過10年以上。
5.參加職訓的階段:調整心態,學習按摩、定向行動、點字、盲用電腦等課程。
6.重返社會的階段:職訓結業學員多數從事按摩業。大學學歷及專業人士較有機會從事非按摩的工作,但多數仍在盲界服務,如視障機構的教師、社工員。僅極少數能重返失明前的專門領域,在明眼的工作環境服務,包括一名電腦諮詢員和一名精神科醫師。此階段除職業適應外,尚面臨婚姻、子女養育、獨立生活、人際適應等問題,更需要社會與家庭支持,給予重新出發的機會和信心。
|